close
文:Tzara

  又是一部謳歌青春詩篇的作品,儘管它仍舊帶有可以預見的日式純愛電影語彙,但值得慶幸的是,總算出現了一部不那麼岩井俊二、不那麼篠田昇逆光攝影風格的台灣純愛電影。當中的關鍵,來自導演鄭文堂的創作態度。

  從社運到紀錄片,從紀錄片到劇情電影,無論是極為成功的《夢幻部落》、《風中的小米田》,還是故宮出資置入性行銷卻淪為劇情線七零八落的《經過》,或個人十分推崇的《深海》,鄭文堂的電影總是給我感受到一股嚴肅、冷靜、充滿人文精神與在地關懷的創作態度,而這與多數青春純愛電影導演所極力刻劃的唯美氛圍乃有些差異。一旦,鄭文堂導演反璞歸真地執導起這類直覺上不應該是屬於他所擅長的題材,他那種專注捕捉人與人互動之間的微妙情感變化,以及詠嘆人與土地、自然之間的深厚情誼,仍不免灌注到原本講究「純粹」情愛的白開水之中,化學反應的結果就與最後作品所呈現的模樣,味道是那麼與眾不同,無論觀眾喜歡與否,至少它絕對不會是一部過分「典型」、徒有公式化劇情、賣弄青春,濫用逆光攝影的純愛電影。

  全劇在台南縣後壁鄉拍攝,紀錄片式的攝影保有鄭文堂作品一貫的人文情懷,無論是鄉野阡陌、嘉南大圳、高鐵鐵道,依或看似毫不起眼的典型南部家庭、村落一隅、校園場景,鏡頭之下的後壁風光,均散發出精神飽滿的生命力與熱情。儘管,某些佈景與美術、某些鏡頭的安排,稍嫌刻意,畢竟瑕不掩瑜。

  除卻攝影之美,整體而言,《夏天的尾巴》與一般純愛電影、青春YA片不同的是,並不特別強調劇情性,或者說在形式上的美學表現,猶勝過文本內涵、角色塑造。

  美學的表達,主動地引領劇情走向,而氛圍的呈現,則凌駕於單一角色的歷史,或角色與角色間的情感捕捉。這意味著,縱使本片在人物經營,故事深度上略嫌平面、單板,衝突與事件猶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點到為止,但「青春」的酸甜苦辣,仍能透過形式(攝影或者音樂),而非內容具體表達。也因此,卻乏人物故事的經營,在我看來,並非缺陷,而是留白之美。

  劇本是由鄭文堂導演的女兒Enno所撰寫,同時,Enno也是片中無法不讓人注目的女主角阿月。坦白說,或許是人生歷練的不同,Enno最初的劇本在人物設定、故事情節上確實薄弱,善惡價值判斷過於二元,仍十分合乎少不更事的青春懵懂莽撞。而後來的劇本,也就是目前所看到的,一方面除了是鄭文堂導演的人文關懷,美術設計緩引岩井俊二、北野武電影中曾經出現的美學元素使之有了嶄新面貌,幾位角色的選用也一改最初人物設定與故事安排,讓角色更為鮮明起來。更重要的是,與在地搖滾樂界的合作,由《阿飛西雅》所製作的配樂,異常飽滿地撐起全片情緒起伏,大量的樂團音樂點題地貫穿其中,輔以Enno真誠動人的自彈自唱,稱本片為動人的音樂電影,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全片卻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空洞感,困惑著我許久。那絕非劇情的薄弱、人物的平板所造成,而是鄭文堂的導演學、Enno的劇本,以及《阿飛西雅》的配樂三方面結合,雖然看似飽滿活潑,氛圍瀰漫,卻有一種核心空洞若失的鬆散。那種感覺好像是坐擁許多經典名著,實則一本都沒有翻過的書櫃,或是「翻著不懂的書,然後假裝喜歡」般。我確定Enno肯定是熱愛音樂的,否則本片劇本不會那麼神似《Linda Linda Linda》,否則他所撰寫的詞曲不會那麼有感染力。我也確定《阿飛西雅》的配樂能力是才氣縱橫的,但鄭文堂導演的影像與創作精神是否真正熱愛那麼飽滿的樂團音樂?而配樂者是否真正融入導演的概念以及劇情所想表達的內涵?或者徒有大量後搖塑造意境氛圍,龐克加強青春熱血罷了?這種飽滿之下的空洞,熱鬧之下的若失,或許只是我個人的錯覺。

  大致來說,《夏天的尾巴》是近年來「電影結合在地音樂能量」的最佳案例。就算是涉嫌「消費」樂團音樂,本片給人的最終觀感還是相當正面且成功的。值得一提,旺福小民在本片中演他自己演得非常好,應該頒給他一個「最搶戲男配角」。

--------------------------------------------------------------
感謝網友Tzara提供電影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mert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